市场行情
5%的GDP增速来之不易,下半年中国经济怎么干?
2024-07-19 10:50  浏览:46

纵然内外部环境极具挑战,中国经济仍交出一份可圈可点的"期中卷"。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中国经济半年报。5%的GDP同比增速,意味着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1%,出口增长6.9%,超出诸多外媒预期;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但另一方面,二季度GDP增速出现回落,也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所增多。

上半年的经济表现释放出什么信号?如何妥善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挑战?

2024年,观察者网重磅推出季度性经济观察栏目--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邀请经济界和金融界重量级专家学者,围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经济数据,解读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回应当下公众最为关心的热点话题,展望未来发展。

7月16日,2024年第二期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在上海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等嘉宾齐聚一堂,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共议改革与民生。

右起:连平、杨建文、李世默、吴晓求、陈文玲、管涛、王慧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创始人、风险投资人李世默致欢迎辞时提到,当前围绕中国经济出现了一种二元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有很多人,包括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为中国经济"感到着急"。但同时,全球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政府,"非常恐惧"中国的经济力量,"恐惧到要推出最厉害的贸易保护政策。"他由此抛出问题: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经济的现状?

观察者网新闻中心副主编王慧主持会议。

观察者网创始人、风险投资人李世默致欢迎词观察者网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外贸、高技术产业表现亮眼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

"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成绩来之不易。"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7月15日答记者问时指出,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16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5%,较今年4月份报告的预期上调0.4个百分点。

陈文玲表示,从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不少增速都在10%以上,消费在复苏回暖,包括旅游、餐饮等领域的消费,已经超过2019年的水平。头部企业的发展势头也很好,尽管面临美国的制裁和围堵,华为、大疆、比亚迪等民营企业都在寻求突破,培育新质生产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观察者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0.1%和11.7%,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2和7.8个百分点。

"我们的企业家,我们的科学队伍、创新队伍、工程师队伍,整个人才队伍,还有14亿聪明勤奋勇敢的中国人民,这是我们的基本面,是中国没有理由搞不好(经济)的基本要素。从上半年比较好的经济数据来看,我们这些基本要素是没有变的。"陈文玲表示。

吴晓求指出,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符合年初的预期,但也不能忽视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上的差异,如何弥补这种差异非常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观察者网

杨建文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稳定,外贸是亮点和强项,表现可谓"出人意料"。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7.4%。按美元计价,今年6月我国的贸易顺差创下990亿美元的新高(为1990年以来最高水平);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达到4350亿美元,而去年全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为5939亿美元。

"增长超过预期",这也是外媒报道中国上半年进出口数据时的普遍评价。

香港《南华早报》认为,今年上半年,出口一直是亮点,这将支持中国实现今年5%左右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法新社援引高盛经济学家的观点表示,"由于海外需求保持健康,中国产品极具竞争力,未来几个月出口可能会保持强劲"。

居安思危,直面挑战

杨建文指出,虽然外贸表现超出预期,但也需要居安思危,注意潜在的风险。

"从企业的层面估计,出于对中国和美欧的贸易摩擦,对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制裁或关税(的担忧),他们这根弦一直绷得很紧,因此把原先以后才有的出口(提前),抓紧时间赶'末班车'。"

杨建文表示,这就会带来一个后续的问题,"如果狼真的来了,(外贸表现)是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逆转的……对全年增长目标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影响。"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观察者网

陈文玲认为,尽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也要看到一些确实存在的问题。

"比如信心问题。"陈文玲说,一些企业可能因为政策调整,担忧出现合成谬误,看不清未来,下不了决心。她认为,要让企业恢复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信心,恢复对在中国投资能够获得长期收益的预期。

陈文玲表示,中国目前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一些外资企业没有完全扭转对中国的印象,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政策的调整、环境在变好。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打压、围堵,以及美国盟友的跟进,都对外资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美关系走向何方?未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如何重构?一些国家的"去中国化"会产生什么影响?陈文玲表示,外企可能会进行衡量和选择,这会带来一定时间的静默期,这期间他们可能会搁置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我们讲改革开放,我们要打开大门,要创造最好的现代商务环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是我们的既定方针。我们推出144小时免签政策,就是让外国人过来,看到一个繁荣的中国、有希望的中国、稳定的中国。"

"外资能走就能回来。"陈文玲说。

还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

连平表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基本在国家总体目标的范围内,但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4.7%低于市场预期,说明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存在的。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观察者网

他特别提到了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5391亿元,同比增长3.9%,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连平表示,尽管制造业生产投资达到9.5%的不错增速,但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

他认为,如果房地产能够企稳,出现一定程度的温和回升,对于整个经济的运行会产生比较积极的信号。今年以来,有关房地产方面的政策性举措出台了不少,从市场情况来看也出现了一些阶段性好转。但是,尽管存在需求,当前仍有不少人在观望,这就需要出台更大力度的政策加以推动。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同样对经济影响深远。管涛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稳汇率而言,目前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外部,即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承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美联储紧缩超预期,美元走势偏强,下半年不排除这个情况会延续。

他认为,美国大选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特朗普有可能重返白宫,由于其喜欢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可能会导致美国经济继续过热,从而让美联储降息空间收窄,支持美元保持强势。此外,特朗普喜欢制造贸易争端,避险情绪也会推高美元。而对中国来说,另一个挑战在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都大幅提高,令管理跨境资本流动、调控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成本和难度都大大提高。

"但我们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也有一些有利条件。"管涛指出,首先,中国外汇市场比以前更有韧性,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更加习以为常。第二,我国民间对外负债大幅减少,货币错配改善。第三,汇率双向波动后,企业更多以人民币计价,并利用外汇衍生品对冲风险。

管涛认为,讨论人民币汇率,更多要考虑未来中长期的走势。"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构建开放的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是内循环和外循环的一个重要的连接点。汇率问题能不能处理好,实际上关系到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观察者网

如何保持中国经济长期繁荣?

"中国经济走到今天,我们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正在迈向现代化的国家,这对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特别是在过去市场经济的经验非常缺乏的基础上,这是人类社会伟大的奇迹。"吴晓求说。

他表示,对当前的中国经济,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正视问题绝不意味着否认过去的成就,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找到更好的方法,更好的道路和模式。"

在吴晓求看来,这些问题最集中地体现在人民的信心和预期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多次提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预期转弱。

"预期转弱实际上是人们的信心有一些问题,这主要源于他们的不安全感。"吴晓求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依赖短期的政策,而是需要完善的法治和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平台,这也是中国经济保持长期持续繁荣发展的基石。

陈文玲提到,要搞好下半年、乃至未来长周期的经济,必须要处理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二,是存量和增量的关系,要重在换赛道、创增量,而不是过度放大存量问题,以至于在解决存量问题时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失去创造增量的动力。

第三是长远和当前的关系,既要着眼于长周期的稳定和制度设计,也要立足于解决当前的问题,比如说财政问题。第四是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问题,也就是"双循环"的问题,既要让国内大循环畅通无阻,更要让国际大循环畅通无阻。不能只立足国内,忽视国际,以至于放弃了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第五是治标和治本的关系,要立足于治本,着眼于治标。

"我们在改革中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大政方针转化为可操作的、看得见的、马上就能见效的重大政策措施。"陈文玲说。

发表评论
0评